大家好,我是Kyo桑。
現在這時代,我們或許會認為所謂的弓道價值觀,就是「真善美」「飛中貫久」「剛健典雅」等,但事實上,日本弓術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約經歷了三階段的變化。
安土桃山時代前
以弓矢為主要武器的時代,故以軍用為最優先。各弓術達人也因應戰場上各種狀況變化,選擇當下最適宜的射法及道具。

江戶時代前期
開始有了三十三間堂「堂射」競技(百射、千射、日矢數、大矢數等)後,為適應競技模式,弓道具匠人開始著手改良。而當時對於堂射術,各流派間也有兩極化的認知分歧,其中以地方流派(尾州竹林派、紀州竹林派、加賀竹林派等)最為積極,而江戶旗下流派(印西派等)較為消極應對。

江戶時代中期
在太平盛世下,弓作為武器、軍備已成為表象行為,所以也開始明示並發展出軍用體系的「五射六科」、「真行草」、「弓四品」等,以及近的道場體系的禮射、的前射等作法,且流派間的禮法呈現以及價值觀等變化也是十分顯著。當中,堂射擁護者則是主張透過堂射在軍事面及技術面都能有效進化。
江戶時代末期
傳統流派射法已如同形骸,且原有的價值觀已然崩壞。各地也因賭弓等開始行風敗壞。

明治時代
否定了弓作為武器及軍用的價值,而堂射也因所需經濟負擔過大被淘汰。在東京更是賭弓及獨善命中的風氣橫行,傳統射法漸趨劣化、形式化。在此同時,也因上述慘狀而憂心弓術發展的弓術家,熱衷於新射術改良。
大正時代
正式由弓術改稱為弓道,且以設法統一為目的成立全國組織,並以體育、修養、娛樂為目的,對一般人進行普及。在此也開始有了針對近的道場的射形、禮法、體配等美學評價。
延伸閲讀:請點擊下圖。

備註:根據日本廣辭苑所記載的「美しさ」意思為「(うるは・しい)端正である。立派である。壮麗である」。Kyo桑會理解是弓道射形中所謂的「美感」也應具有「端正」「高尚」「端莊」存在。
結論整理
社會位置
武器 → 象徵性武器 → 名存實亡下遊具化
目的
武器(飛中貫) → 堂射的飛行距離 → 娛樂、興趣、修養為主的命中效果
用途
軍用目的 → 堂射等特殊用途 → 興趣、修養、體育
特徵
全方位、多樣性、多面性 → 單一化
多數選項 → 近的用特化
價值觀
武威 → 機能美 → 型態美、形式美
參考文獻
井出敦夫(2017)。日本の弓術の価値観の変化。本多流生弓會會報,第一四零號。Pp.27。
分類:弓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