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yo桑。
我們可能會認為弦的強度單位會用「力」「斤」等,但傳統習慣上反而是多以其”重量”為其單位「匁(Monme)」。
在日本尺貫法裡記載,一匁為千分之一貫,約為3.75g,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單位中,唯一正式登上國際舞台的單位,記號為「mom」。
現多使用於國際珍珠交易、和裁織品、和菓子等行業內交易中,以及弓道中常見的麻弦上。
關於「匁」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唐代銅錢「開元通寶」質量為十分之一兩,通稱單位為「錢」。且因為「錢」在日語中與「泉」同音,因此日本人借用「泉」字的草書寫法(字源)創造了「匁」字。另一說則是因為「錢」在日本的簡便計數寫法為「文メ」,將此二字組合起來便成了「匁」字。但香港的曆書中「秤骨」相關的頁面的錢多年來也寫成「匁(wan4)」,這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影響。
單位:錢
源於唐代開元通寶10枚重量相當於24銖(即一兩),此後一枚重量便稱之以「錢」。而一兩十錢這習慣也就一直保留至今。不過,即便開元通寶為鑄造硬幣,但當時的技術尚未成熟,硬幣的大小重量會有些許不同,所以也不能作為法碼使用。
聊回主題!
竹弓配麻弦,弓道圈中一般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認知。其主要的原因是射手、指導者或弓師需要以弦音(あっ!弦音だ!)的聲響來判斷射手技術優劣。而化學纖維反因太過結實,對弓(特別是竹弓)負擔較大。為了減輕竹弓的負擔,所以對射手來說,選購弓具時相對重要的是為我們的竹弓選用合適的弦。(當然同時也推薦多嘗試)
一般來說,我們可能會很習慣用 1號、2號、3號等來傳達合成弦的粗細,可是在麻弦當中則以1.7匁、2.2匁等來詮釋弦的”重量”。
嚇一跳吧!下次逛弓具店時務必留意下。
下表為弓力與匁(弦)的對照表,請參考。
重量(匁) | 對應弓力 |
---|---|
1.5 | 10 – 13kg |
1.6 | 12 – 14kg |
1.7 | 15 – 17kg |
1.8 | 16 – 18kg |
1.9 | 17 – 19kg |
2.0 | 18 – 20kg |
2.1 | 19 – 21kg |
2.2 | 20 – 22kg |
2.3 | 21 – 23kg |
2.4 | 22 – 24kg |
2.5 | 23 – 25kg |
2.6 | 24 – 26kg |
你好,請問表格最後一列的2.62.2是誤植還是有它的用意呢?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