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yo桑。
今天想分享個各位一般比較不常聽到的弓道用詞「剛弱(Gohjaku)」。
首先我們需要先理解下「剛弱」的含義。「剛弱」中的「剛」是指左手臂,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押手」;而「弱」是指左手手腕(特指手腕筋)。
據説原意本來使用「脈」字,但爲了能讓字詞能更加通順,被改爲「剛弱」,而傳世至今。它可說是一個位置,也可以說是一門技術,更可說是一種發力概念。
關於「剛弱」,古書中原文為「上へ押し過ぎても下へ弱る。前へ過ぎても後ろへ弱る。上下前後ともに、押し過ぎたる時は足らざる所弱るべき口伝なり。強弱と云うは押手の腕首のことを言うなり、押手の腕首に少しも過ぎたる方あれば、離れにつれて過ぎたる方へ転びて射形総体の弱みとなるなり」。內容意指「強弱(剛弱)」主要是說明左手手腕的使用上,若是上下左右任一方過度,則在離れ後手腕(手臂)會朝向過度方歪曲。
左手(押手)手腕上的筋脈(掌長肌肌腱:Palmaris Longus muscle)處,可說是大家都知道,但少有深入瞭解的位置。從左肘傳來的力量,通過經脈處傳達至「角見」,而傳導至弓身上。在這同時若上下左右任一方過度或不足,則會產生被弓壓迫(推不開)的狀態。所以,或可說「剛弱」可說是左手離れ的關鍵點,而其關鍵也在如何“放鬆手腕”。

另外還有個在古文書中常出現且恰巧與「剛弱」有點接近的詞,稱「強搦」,讀作「Tsuyo-garami」,指「弦枕勾弦狀態」。「強搦」在昔日口傳中另讀作「Tsuyoku-Karamu」,指“在拔河時比起一人拉繩,兩人更加有力”之意,所以另有“拔河(綱引き)”等異名,意指:右臂力量是由右肩與小腿的力量結合時,具有更強的作用效果。此外這也表示因著右肘收緊,由地面通過腳踝、腰部、右肩、右肘傳到右手筋脈(掌長肌肌腱)而產生「捻り(Hineri)」,並非是以手腕扭動,這能讓拇指更容易地鬆開產生更好的離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