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

#什麼人不應該報讀心理學?

大家好,我是Kyo桑。

上篇發佈了 #更名通知 其實是想在本部落格中發表些原先Kyo桑在其他平台所發表過的文章,有些是關於職場分析,有些則是關於Kyo桑的過往專業“社會心理學”。今天這篇文章則是倡導大部分對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別讀心理系”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還仍然熱愛它」

Stefan Zweig《羅曼羅蘭》

常會有人問Kyo桑:「讀心理學要乾嘛?」「我適合讀心理學嗎?」「你看我們家孩子讀心理學可以嗎?」。其實答案很簡單,每一種人都適合讀心理學。

或許Kyo桑繼續這麼寫下去的話,取消關注的讀者或會瞬間暴增…。(謝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

心理學,這門在最近十五年才在中國崛起的科系,迅速獲得了大家的關注。從以前大家認為讀了心理學就會變成神經病,到了今天,幾乎每一間名牌大學都想把心理學打造成最出色的科系。

怎麼會這樣勒?那到底哪一種人才適合讀心理學呢?那不如我們試著反面思考,「你為什麼不適合讀心理學系?」


據Kyo桑各方聽聞所知,有三個理由會讓各位想報考心理學系。

想報讀心理學系的理由:心理學看起來很容易過

有些人認為,心理學就是那些日常生活的常識嘛!很簡單,一定不難讀。Kyo桑現在就告訴你:心理學不只是生活常識而那些認為心理學是生活常識的人,現在Kyo桑來考考你。

  1. 人的基本情緒可分為多少種?
  2. 小孩子聽莫札特音樂是否會變聰明?
  3. 憂鬱症和心情憂鬱的分別是?

老實說,聽到這些問題連Kyo桑自己都怕了。其實就有很多人是抱著這樣的誤解來報讀心理學,等到開學的時候……….。

想報讀心理學系的理由:我不喜歡讀數學

有人認為,心理學就是讀一些關於人的東西,那就不會扯到數學了吧。錯!錯!錯!這年頭連買菜都來不開數字,心理學怎麼可能會在抱著數學的大腿同時放過你呢?

先說說心理學如何做研究,一般,有兩種比較普遍的研究方式:
1.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2. 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定量研究就跟數字很有關係的。透過統計、數學和計算機技術來對資料進行各類研究。舉個例子!我們讓兩組大學生分別觀賞不同BGM(背景音樂)的可口可樂(coca cola)廣告,之後讓他們對廣告評分。評分結果經過統計和計算來看,到底哪一種音樂能讓他們對可口可廣告產生好感。而這類研究方法一般會經歷四個階段,只是在這裡Kyo桑就不詳談,而這也是Kyo桑的專業中相對比較擅長的分析技巧。

質性研究就不一樣,他是採用多種資料收集的方法,如:訪談、觀察、實物分析等,來對特定的個人經歷或現象進行深入研究。比如說,我們訪問一班回國投票的90後,來研究他們第一次投票的個人經歷和對於國家變天現象的看法。

在心理學的研究,通常涉及到數學的部分,都不會是要你背九九乘法表,或是各種不同公式,而是要從收集回的資料,透過統計學的方式,來理解當中規律,明白「人」到底是如何運作。也就是說,如果一千個聰明人,只有一人在小時候聽過莫札特的音樂,我們總不能結論說「聽莫札特的音樂會變聰明」吧!

想報讀心理學系的理由:我想要輕鬆地和別人說話就有錢賺

有些人可能會想:「我知道心理學不容易考,但我數學也不差,也就想先苦後甜。努力讀書,取得文憑,以後就隨便幾句話,就能輕鬆賺錢」。講幾句話就輕鬆賺大錢的應該也不是心理輔導員、諮詢師或臨床心理治療師。過程絕對不像拍戲那樣,不是聽你講幾句話、點點頭,就可以收你500、1000的。

Kyo桑曾經遇過一位患有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又稱躁郁症)的個案,他因為好幾年不能完成畢業論文而無法順利畢業。身邊的人都說他懶惰、拖延、時間管理能力不好等,但是透過心理治療的幫助,我和到訪者一起探索,才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於有沒有完成論文的能力,而是他害怕畢業後需要面對未來的恐懼。而當他正面看待他的恐懼,未來方向也理清後,就順利畢業了。

所以,心理輔導或心理治療都不是簡單的你講我聽而已,當中所詢問的每一個問題基本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去嘗試瞭解是什麼因素干擾著到訪者的心理。所以每一次在見報訪者之前,都必須做足功課,來準備下一次的會談。這就關係到心理學系畢業後未來的工作,Kyo桑就不一一介紹,且現在Kyo桑也完全不從事相關工作了(反正各地區各國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備註:什麼是心理學?

首先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使用嚴謹的科學方式來研究「人類」這物種。

心理學的研究抱括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等多種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如:家庭、教育、社會等發生關連,更有和神經科學、藥學、醫學、宗教、哲學等學問相關聯,所以在大學或研究所內的課程也不會僅僅只有“××心理學”。

簡單來說,讀過理科各類的朋友就知道,這些並不是這麼容易能pass的科目。同樣地,你也可以用一樣的標準來看待心理學。總之,如果還是覺得,那真別報讀心理學系,除了就職時一般會頭痛外,也真的不想在大學的group assignment看到各位。

最後在這裡補充個小知識。

在心理治療中,一般都不會直接給予建議或答案,而是透過引導讓對方尋找自己的方向,看清自己的問題。就好像是在沙漠里修車, 而心理治療師就好像是跟你通電話的修車師傅,而你,最終還是得自己親手修好那輛車。

參考文獻:Kyo桑個人淺薄經驗。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