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

為何射手到標靶的距離為28m呢?

根據全日本弓道連盟競技規則,將「近的」距離設定為射位至標靶距離為28m。時至今日,幾乎大多數弓道場也都是以此為準,而其實這也是換算自大日本武德會時代的「十五間半」

其實「近的」也並非一開始就設定在所謂的「十五間半」。昔日在只有安土而沒有射場蔽日的年代,關於距離曾有著「弓溝の中まで。弓十三杖‧十五杖‧十七杖にても」的記載,可見當時距離並未被制定下。

時至幕末時期,弓道場的發展上也在漸漸有了「射小屋(射場)」後,「近的」距離也同時被制定下來。當時關東為「十六間半」,關西則為「十三間半」,到了明治時期才由大日本武德會統一制定為「十五間半」(射位至標靶)。

那上述所謂的「十五間半」等「近的」距離,到底是以什麼為基準來制定下來的呢?根據《日置流弓目録》內容,昔日在作戰時槍隊與弓隊一向是共同行動。槍隊所持的槍是所謂的「三間槍」,也就是說依照陣形排列,分前後兩列,共六間,再加上敵方兩列,雙方約十二間距,而弓隊則於槍隊身後待命。也就是說,當年在制定「近的」距離時首先以高於十二間為基準,再加上敵我雙方槍隊互相距離約三間,所以最後就以「十五間半」制定為「近的」的標準距離,這也是《日置流弓目録第三十七條 槍脇射様の事》裡所提及的內容。現代弓道「近的」競技距離由來,是以當年作戰敵我雙方陣列配置加以考量下所產生的。

三年半前在各種條件不全的狀況下,跟著多位弓道友們一同在臺灣新北市新莊創立了竹久弓道場(已於2018年底關閉)。當時雖有各種看好及不看好的聲音直接間接地傳入Kyo桑耳裡,但總還是走過來了。雖無大興大旺,但在許多同好者的眼裡,尚且是個安靜、純粹的弓道練習場。

それをさておき、今日Kyo桑其實想跟各位分享因著矢道(射道)距離所產生的標靶大小及距地面高度相對落差圖,供各位參考。雖然有點模糊,但也請參考下圖射法八郎さん的各部位來對照標靶在安土上的高度及標靶大小。(結論就是只要正確安置靶位及標靶大小,怎麼練習都會有很棒的結果 👍)

道場應是簡單就能啟用,練習才是最為重要的事,而非那些外觀上的東西。道場永遠是越簡單能落成越好,越多越能發揮、推廣弓道的意義。很抱歉Kyo桑也要實話實說,從幾年前到現在曾有不少弓道友跟Kyo桑說28m很重要、沒有28m就不是正規道場等的朋友,我想你們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道場是28m……….。

分類:基礎知識

Tagged as: ,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