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Kyo桑呈現不知所措、不知所云的狀態。
與上述無關,今天主要是想與大家分享「弓道・體操」。
顧名思其義,也就是不需要戴著弽與弓也能做的弓道練習法。當然,射法八節的徒手練習也是一種「弓道・體操」,不過若本篇只講這個的話,那現在可以各位可以將網頁關閉了…….Orz。
所謂的射法,其實是一種透過行射的過程讓身體能量得以累積的一種方法。而我們身為射手,需理解如何正確、合理及有效地運用身體的各部位,藉以達到能量的累積。若能妥善運用身體各部位(骨骼、關節、肌肉),便能在行射的過程中累積更高的能量,進而產生更是無阻礙的「離れ」。
弓道即生活。
whatever,讓我們回到主題!
以下先讓Kyo桑簡單列出弓道體操中的幾項特徵。
1)不需要使用任何道具即可練習
2)可於狹小空間內獨自練習
3)減緩局部性疲勞,能輕易達成整體運動
4)能自行調整運動量
5)能更有效地矯正姿勢
6)加強全身血液循環
7)提昇整體呼吸機能
8)加強消化器官機能
9)增加全身性柔軟度
10)即使不是為了弓道,也能達到身體保健的功效
行射前先行準備運動的好處!
・增加身體的柔軟度以及控制能率
・加強呼吸循環系統的機能
・促進肌肉效能
・振奮中樞神經,並加強其反應時間及減緩疲勞感(flicker test)
・預防肌肉拉傷、扭傷、挫傷等
・身體健康(當然………….完全是言わずもがな……)
———————— 一 般 常 見 準 備 運 動 —————————
(各八拍。Kyo桑使用於所負責的弓道教室中)
1. 腕關節踝關節高壓腿
2. 高壓左右腿
3. 低壓左右腿
4. 左右迴轉膝關節
5. 左右掌心外翻
6. 延展三角肌
7. 延展三頭肌
8. 大臂劃圓
9. 左右扭轉頸部
———————— Kyo桑 自 行 追 加 運 動 —————————

figure 1. 姑且稱做「大鵬展翅」好了…..。動作的重點在於下彎時放鬆手臂使其自然垂下,且將胸骨些微內縮。其後將手臂向身前劃圓帶出,向身後延展(動作是儘量越大越好。同時也請別害羞!)(雖然Kyo桑通常只在自家這麼做….)。當我們在右圖的動作時,應相當容易能感受到胸小肌(鎖骨下端連結左右肱骨的深層肌)的延展。除此之外更能將我們的背部放鬆,一舉數得。

figure 2. Kyo桑已放棄取名……。基本上就是弓箭步,而動作的重點在於後腳跟儘量向外側跨出,且也儘量將背部挺直,延展後頸。相信此時我們能super明顯地感覺到小腿的脛後肌(tibialis posterior)的存在。

figure 3. 這張叫「我要高飛」好了。動作重點在於感受側腹及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 muscle)的延展。簡單,好做!(請記得將手掌併攏)

figure 4. 或許「蓄勢待發」這名字不錯…..。以腳尖支撐身體重量,腳後跟儘量轉向外側,採深蹲姿。將背部挺直,延展後頸。此動作能輕易使用到腿內側肌群及髂腰肌群(iliopsoas)。當然原地抬腳的熱身動作也是相當有效果!

figure 5. 這動作叫「足踏み(Ashibumi)」好了(そのままじゃん。。。)。動作的重點其實也很明確,但Kyo桑在做此熱身動作時,會特別將左右兩腳跟轉出外側,呈現內八字狀,且將雙膝內旋,延展背部及後頸部 。

figure 6. 這就命名為「生日就是要跳動啊不然要幹麻」好了…..(此照片攝於Kyo桑生日當天…)。各位有機會的話,原地墊腳跳個幾次就知道了。若腹部整體沒什麼感覺,請來找Kyo桑…..Orz

figure 7. Last but not least,其實這不是熱身運動之一,Kyo桑將此姿勢(動作)歸類在”冥想”。輕閉雙眼,想像自己身體在朝著四面八方擴張,進而呈現為"圓"。經由向內努力,我們便能更清楚地瞭解外在的東西。只有藉由認識到內在的自我,人類才有可能利用其潛能。透過冥想,感受那些平時被我們七情六慾給遮蔽的真實。當我們開始去感受自身的存在、去感受周遭的一切時,我們必須讓自己思維、雜念停下,讓自己能放下繁雜內心資訊,讓身心都能夠獲得平靜。
形上學著作《Seth Material》中曾提道:「要找到自己,向外求是沒有用的。尋訪明師,到處找「秘方」也是徒然。就算你找到了所謂的無上密法,在打坐上依法修行,也不能叫你找到自我。唯有攝心自觀,在靜觀中你才能體驗到自己的真正的世界,以及現在的自己與內在的本體之間的種種多度空間關係」。
Kyo桑認為,我們藉由弓弽等道具,以及射法的輔助,將自己的身體、精神延展(擴張)至極致,進而呈現出「離れ」後所帶來瞬間的"解脫”與"空境"。而這般極致的解脫感,不只是射手本身,就連在場的觀看者也能同樣地"共感",這是弓道的「無心之美」,而我們身為射手,也為了這一刻而日夜努力,專心著每一箭、每一刻。所以弓道即生活,也是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連結。
在這解脫後的瞬間,讓Kyo桑想起 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聲空不二音樂禪》中的「嗡、阿、吽」段落,若各位有興趣,請參考以下連結。
———————— 以 上・結 束 —————————
參考文獻:
・小野忠彦『スポーツ医学と弓道』
・古沢一夫『スポーツと体力』(創元医学新書)
・猪飼道夫、久松栄一郎『スポーツ医学』(体育の科学社)
分類:弓道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