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太詳細的詳說"弓道流派"

持續增添中。本文更新於20191125

流派圖

【古流】


鹿島流(Kashima-ryu)
 古流之一。武甕槌命因天神之命,在東北討伐之際立下功勞,而被祭祀於常陸國鹿島,奉為鹿島大明神。其後鹿島神宮宮司彌宜四郎為讓此射法能流傳於世,稱其為鹿島流。現已無流傳。

坂上流(Sakagami-ryu)
 古流之一。坂上大國擅長弓馬之術,其子孫犬養、苅田丸、田村磨等人亦擅其術,且在田村磨之子 淨野之時,更普及至常陸、上總、下總、上野、下野、奧羽之地等處。現已無流傳。

秀郷流(Hidesato-ryu)
 古流之一。為伊勢守五世之孫鎮守府將軍藤原秀鄉所傳之射術。現已無流傳。

八幡流(Hachiban-ryu)
 古流之一。以武內宿禰為師,應神天皇及其臣子更進一步將神道流與鹿島流結合而成的射術體系。現已無流傳。

伴流(Tomo-ryu)
 古流之一。以伴宿彌和武多磨(806前後)為始祖。其善射,且弓馬亦為伴氏祖傳家業,後傳至右大臣能有公,再傳至貞純親王等。現已無流傳。

紀流(Ki-ryu)
 古流之一。於弘仁(810)、天長(AD825年)期間,以武內宿禰後裔,步射容儀師範 紀勝長為始祖。現已無流傳。

良文流(Ryobun-ryu)
 古流之一。為恆武天皇四世孫鎮守府將軍村岡五郎良文所傳射術。現已無流傳。

日本流(Yamato-ryu)
 古流之一。又稱神道流、尊流、倭流、大和流。依照自古神皇之儀,懲戒不法之徒,威震八方,更以皇國為基礎而產生。

逸見流(Henmi-ryu)
 古流之一。新羅三郎義光嫡孫刑部三郎武田冠者義清嫡長男逸見冠者清光所創流派,自鹿島神宮的四郎稱宣起傳世。後世亦稱其為八幡流。源家武士皆修習此流,而在歷史上留有英勇之名者亦占多數。源賴義長子八幡太郎義家與二子義光皆為當時的名射手。義光之子義清當年被配發至甲州市川(山梨縣市川)後,也造就當地射術蓬勃發展。其嫡長男清光更被稱為逸見冠者,故此流世稱逸見流。到現已無流傳。


【大和日置系統】

日置弾正正次(明應年間。生卒年不詳)。日置弾正正次後由吉田氏所繼承,故又稱為吉田流。室町時代,戰爭以步兵弓射為主體,故此流派亦以步射為要。

出雲派(Izumo-ha
 流祖:吉田助左衛門重高(1508-1585。出雲守。號 露滴)。吉田重政嫡子。根據大部分史料指出,吉田家奧書雖由六角義賢繼承,但其後義賢將奧書還予重高,由重高子孫吉田助左衛門家繼承,爾後代代皆以出雲派稱之。(有此一說)此系統雖為吉田家嫡系,但就技術性而言,則以雪荷派為本流。
 重高嫡子吉田重綱(1554-1582。助左右衛門。號 華翁、花翁、道春)於28歲時較其父重高先行離世。根據『明良洪範』記載,重綱嫡子吉田豊隆因年幼,故將出雲派奧書等託付其女婿吉田重氏(印西派祖)保管,只是在豐隆成年後因未歸還,曾造成家族間騷動。其後,豐隆仕官於岩槻藩主阿部正次。子孫多仕官於阿部家,後多轉受封至福山藩,位至家老。傳承至明治時期左右,除幕末時期宗家豊辰任職於阿部正弘家之弓術師範外,亦任執政、藩校誠之館文武總裁之職。除福山藩外,此派多傳於阿部氏分家刈谷藩(佐貫)藩主及米沢藩等地。重高門下有著山科派、左近右衛門派、大心派;重綱門下則有著壽德派、印西派等支派。

山科派(Yamashina-ha
 流祖:片岡平右衛門家次、片岡助右衛門家清。吉田重高(出雲派)弟子。家清為家次之孫。家次自吉田重高逝世後,輔佐其三男吉田業茂。大藏派流祖吉田茂氏師從其子片岡家延。家延次男片岡家清則為業茂嫡子茂武之女婿,並師從吉田茂氏。如上述,片岡家與業茂子孫關係密切,也造成山科、大藏等派奧書內容多有雷同之處。『本朝武藝小傳』一書內容以家清為山科派組。

左近右衛門派(Sakon’emon-ha
 流祖:吉田業茂(左近右衛門)。吉田重高三男。師從其父業茂、片岡家次、及其叔父吉田重勝(雪荷),前後仕官於豐臣秀次與前田利家,弓術傳於子孫,多仕官於加賀藩、富山藩。此支派又稱:左近派。

大藏派(okura-ha
 流祖:吉田茂氏(1578-1644。號 大藏)。吉田業茂三男。師從其父,前後仕官於富田信高與前田利常家。於大坂之役立下功勛後,俸祿增至1,400石。曾七次挑戰三十三間堂堂射,並有六次取得天下第一的殊榮。

大心派(Daishin-ha
 流祖:田中秀次(號 大心)。吉田重高(出雲派)弟子。出身京都。

印西派(Insai-ha)
 流祖:吉田源八郎重氏(1562-1638.03.04。舊姓:葛巻。號 印西)。重氏出生於近江國蒲生郡葛巻村(現滋賀縣東近江市),為吉田重綱(出雲派)婿養子。後因與養父重綱不合,轉而師從吉田業茂(左近右衛門派)。曾仕官於豐臣秀次、結城秀康、松平忠昌。亦曾獲德川家康、秀忠、秀光接見。
 嫡子重信(久馬助)位至旗本(將軍直臣中,俸祿未滿一萬石者),並任德川家光等將軍家弓術指南,弟子遍佈江戸、岡山藩、薩摩藩、遠州地方、福井藩等地。
 有別於騎射的小笠原流,印西派為戰場步兵所使用之射法,故又稱「步射」。為了在戰場上能藏匿身軀,避免箭矢來襲,印西派向來是以「割膝(Warihiza)」姿勢行射。現代則一般以「立射」姿勢練習。印西派以「貫‧中‧久」的實踐為最高守則。
 江戶時代有源自備前日置的日置當流師家德山家。於明治初期創立「三分之二」射法動作的浦上直置至德山文右衛門手中領有免許皆傳,現以「浦上一派」活躍於關東一帶。靜岡縣有著印西派遠州系分出的兩系統宗家存在(奥村家 >> 河合治明系 與 上村清兵衛系)。近年,從上村清兵衛系的遠州系產生分支,攝津系。
 主要的活動團體有德山師家道場、德山正射會、浦上同門會、筑波大學弓道研究室、櫻一射會、一水會、薩摩日置流腰矢保存會等。其他如日置流印西派鹽崎御弓保存會(一水軒弟子稻葉吉重所創);上村清兵衛系遠州系統所創立之静岡縣草薙神社境内弓道場;攝津系同門會則多活動於兵庫縣川西市。
 觸及的日本各地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法政大學、筑波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關西大學、岡山大學、岡山商科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市立大學、大阪產業大學、青山學院大學理工、東北學院大學工學部、東京都市大學等校。
 著名射手有弓道教本編輯制定委員浦上榮範士十段、全日本弓道連盟前副會長村上久範士十段、東京教育大學教授暨德國武道連盟師範稻垣源四郎範士九段。

壽德派(Jutoku-ha
 流祖:木村壽德。吉田重綱(出雲派)弟子。近江國堅田出身,原名:猪飼喜左衛門宗佑(號 壽德庵)。

雪荷派(Sekka-ha
 流祖:吉田六左衛門重勝(1514-1590。號 雪荷)。吉田重政四男。歷史上,因吉田家與主君六角義賢間有著奧書家傳等爭鬥存在,為免除家傳斷絕的危機,吉田重政授與吉田重勝(以下稱雪荷)奧書後,將其安置於京都。雪荷雖無仕官,但與諸多武將有所交流。當中特別與細川幽齋(藤孝)親交,除傳授弓術外,更向細川幽齋麾下小笠原秀清(少齋)學習武家禮法。天正18年(1590。77歳)於細川家屬國丹後國田邊逝世。其子孫仕官於津藩主藤堂氏(600石)並代代以「六左衛門」之名一子相傳。除仙台藩、會津藩有其蹤跡外,亦有著道雪派等支派。細川幽齋、蒲生氏鄉、豐臣秀長、豐臣秀次、宇喜多秀家等著名武將皆從雪荷手中獲授奧書(免許)。現多保存於東海地區。在東海地區,武士以外如庄屋、名主(村里長)階級間弓術亦有所普及,當代以「お祭り弓」稱之,活躍於神社及祭典之間。
 著名射手有酒井彥太郎(大日本武德會弓道射形調查委員會成員)、佐々木菊太郎(1875-1965。號 護萃。明治-昭和時代雪荷派弓道家。1892年向日置流雪荷派山路道重學習弓術。九段範士。京都帝國大學弓道教師,於九州各地、韓国等地指導。)

道雪派(Dosetsu-ha
 流祖:伴喜左衛門一安(號 道雪)。屬日置流雪荷派支派。伴一安為吉田重勝(雪荷)弟子。元和7年(1621)逝世。道雪原為建仁寺的下級僧侶,之後隨細川幽齋出仕。道雪為雪荷門下最為優秀的弟子,故將其衣缽傳予他。但因道雪婉辭繼承一事,於是在雪荷的允許下另立一派。除道雪子孫仕官於郡山藩外,亦有傳至高槻藩、會津藩、廣島藩、熊本藩等地。天正年間(1573-1593),道雪曾使用「根矢(Neya;一種實戰用箭矢)」於三十三間堂進行堂射,而這也是日後所謂「根矢數」的由來。亦有文獻證明,堂射初期的出賽射手多為道雪派門人。熊本縣延續有熊本系宗家,並定期於藤崎八幡宮舉行「射去祭」等祭典活動。


【伊賀日置系統】

日置彌左衛門範次(此系統與大和日置系統之關係,尚且絕對有力史料能證明)。

竹林派(Chikurin-ha)
 流祖:石堂竹林坊如成。關於竹林派的起源,傳書中曾寫道:日置彌左衛門範次-安松左近吉次-安松新三郎良清-弓削甚左衛門勝次-弓削彌六郎繁次-石堂竹林坊如成。根據史料,雖石堂竹林坊如成多有不明之處,但證實曾仕官於清洲藩主松平忠吉,並指導其藩士弓術。次男貞次門下更是人才輩出,如:岡部忠次(藤左衛門)、長屋忠久(忠左衛門)、長屋忠重(六左衛門)。長屋忠重門下更有著於京都三十三間堂一舉成名的星野茂則(勘左衛門)等人。尾張藩系統後世稱之為「尾州竹林派(Bishu-chikurin-ha)」。所觸及的日本各地大學有:同志社大學、龍谷大學、京都女子大學、佛教大學、名古屋大學、香川大學、滋賀大學、神戸大等校。
 貞次門下的野村勝吉(喜左衛門)、瓦林(尾林)成直(与次右衛門)等人則於紀州藩傳授竹林派射法。射法訓作者吉見經武(台右衛門。法號 順正)、堂射天下第一的和佐範遠(大八郎)等人皆為此派。此系統後世稱之為「紀州竹林派(Kishu-chikurin-ha)」。
 此外,除上述尾州、紀州竹林派外,尚有繼承於熊本縣的「肥後竹林派(Higo-chikurin-ha)」。肥後竹林派於明治年間斷絕,但之後由舊熊本藩家老松井氏相傳,直至現代。
 由於流祖石堂竹林坊如成原為僧侶,竹林派的思想、用語等多受佛教所影像。如現代的射法八節所採用的「会」「離れ」等詞,亦由佛教用語中的「会者定離(Eshajori)」而來。

一貫流(Ikkan-ryu)
 流祖:大野又兵衛物部一貫(1816年6月29日歿。字 忠夫;號 臥琴)。宗家已絕嗣,現由鳥取縣的一貫流保存會推廣延續。大野一貫為若櫻藩(鳥取藩支藩、鳥取西館新田藩)藩士(130石)。向竹林派系統的大口流大口子積習弓術,於寬政年間(1789-1800)合併劍術、槍術、居合術後創立一貫流。
 著名射手有河毛勘(1851-1935。鳥取藩士。武道家。大日本武徳會範士)等人。

太子流(Taishi-ryu)
 又稱太子派。傳說由聖德太子所著之『射法本紀』內容中提到射術奧義的極致。紀州竹林派射手坪內寺次郎考究『射法本紀』後,並使以強弓,常以寸弓行射,因而馳名於世。

大和流(Yamato-ryu
 流祖:森川香山喜忠(1631-1701。號 香山、観徳軒)。自幼隨父親習日置流壽德派,其後周遊列國,並同時鑽研日置流道雪派、大蔵派、印西派、竹林派、武田流、小笠原流、逸見流,是個以神道、佛教、儒教為中心思想的流派。周遊列國中,從逸見流熊谷一夢(一夢流)受有神道思想,並在融入儒佛思想後,將己流大成。長子信一創立水戶系統,三男僖凭則創立島原系統。然長子信一較其父香山先逝,家系由三男僖凭繼承直至明治時期。
 著名射手有市川信光(1846-1925。虎四郎。島原藩士。大日本武德會範士)等人。

本多流(Honda-ryu)
 流祖:本多利實(1836-1917)。明治大正年間成立,現以財團法人生弓會名義由東京發端,遍及世界各地成立支部,從事弓道活動。利實以日置流竹林派為基礎將「正面打起し」導入,並將射法加以改良後,給予現代弓道射法莫大影響。關於本多流的由緒如下:日置彌左衛門範次-安松左近之丞良茂-安松新次郎良清-弓削彌六郎勝次-弓削甚左衛門繁次-石堂竹林坊如成(竹林派祖)-石堂彌蔵貞次-長屋六左衛門忠重(尾州竹林派)-星野勘左衛門茂則-渡邊甚左衛門寛(江戸竹林派)-内藤與惣右衛門正傳-澤善之丞實房-向坂權六郎勝長-伊藤金之丞實乾-津金新十郎胤保-本多八十郎利重-本多利實(本多流祖)-本多利時-本多利生-本多利永。
 延續尾州竹林派的譜系,更名為本多流後,現本多利永宗家為四代宗家。觸及的日本各地大學有:亞細亞大學、國學院大學、國士館大學、駒澤大學、芝浦工業大學、成蹊大學、大東文化大學、玉川大學、中央大學、東京學藝大學、東京經濟大學、東京海洋大學、東京農業大學、東京農工大學、東京理科大學、東洋大學、獨協大學、日本大學、學習院大學、上智大學、東京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城西大學、日本體育大學、明星大學、立教大學、立正大學、防衛大學校、自治醫科大學、大正大學、專修大學、帝京大學、埼玉大學、關西學院大學、甲南大學、神戶女子大學、神戶是外語大學、大阪大學、大阪府立大學、岡山理科大學、吉備國際大學等校。
 著名射手有大平善蔵(道雪派。創設大日本射覺院。大日本武徳會範士)、阿波研造(東北大学師範。創設大射道教。大日本武徳會範士)、長谷部慶助(創設日本射徳會。大日本武徳會範士)、德永純一郎(道雪派。大日本武徳會範士)、石原七蔵(大日本武徳會範士)、吉田能安(自大射道教派生創設正法流)、香坂昌康(東京都知事。全日本弓道連盟副會長)、高木棐(全日本学生弓道連盟會長、全日本弓道連盟副會長)、大內義一、宇野哲人(儒學者。道雪派宇野東風之兄)、神永政吉、根矢熊吉、碧海康溫、西牟田砥潔、樋口實(全日本弓道連盟會長)、小山晉一郎、横山粂吉等人。

大日本射覺院(Muyoshingetsu-ryu
 流祖:大平善藏(1874-1952。號 射佛、素弓)。福島縣人。向日置流道雪派鈴木壽衛與本多流流祖本多利實習弓道,以及融合藤田靈齋呼吸法進行「一呼吸一矢」等研究。1923年(大正12年)創設大日本射覺院。

無影心月流(Muyoshingetsu-ryu
 流祖:梅路見鸞(1892-1951。本名:山本壽六。另號 虎洞、天龍窟)。不像現代弓道的體育化,而以引弓求道、弓禪一體為其教義。梅路見鸞幼時師從釋宗円進行禪學修業,弓術則修業自橘流。此派以弓身一如(弓禪一體)為目標,育成約三千多位門徒。本部道場設於兵庫縣姬路市,現由第三代執掌。
 梅路見鸞雖為橘流繼承者,但為習正面打起し,與阿波研造共同在本多利實道場中修業,其後獲本多利實贈梅路「見鸞」與阿波「見鳳」二號,意指二人如鸞鳳般地表裏一體。

大射道教(Daishadokyo
 流祖:阿波研造(1880-1939)。年少時期向日置流雪荷派木村時隆習射,並獲傳免許皆傳。1913年,師從本多利實,學習日置流尾州竹林派弓術射法。1927年授與大日本武德會弓道範士後,即創立大日本射道教(大射道教)。二代教主為神永政吉(1885-1961。號 的宗)。

小笠原流(Ogasawara-ryu)
 流祖:小笠原長清(1162-1242)。出身於甲州,父親加賀美二郎遠光,母親和田義盛之女。此流本身是武家故實(弓馬故實)、弓術、馬術、禮法流派,且兵法、煎茶道、茶道中亦有著小笠原流存在。室町時代由小笠原貞宗與小笠原長興奠定其地位。自古以來,此流派以「礼の小笠原」著稱於世,為現代弓道主要流派之一。
 1880年(明治13年)於東京神田開設弓馬術禮法小笠原教場,並對一般大眾公開。明治時期因著文明開化,此流派更試著讓古式禮法合適現代需求,以及配合新型學校教育制度修正禮法需求。29代小笠原清明為明治神宮御鎮座(主祭司),1920年(大正9年)執行流鏑馬演武。並於鶴岡八幡宮、宮崎神宮、 日光東照宮、笠間稲荷神社等眾多神社中大力復興流鏑馬演武。30代小笠原清信則更是於賀茂御祖神社、明治神宮、橿原神宮、大宮八幡宮、靖國神社、鶴岡八幡宮、加茂別雷神社、住吉大社、日光東照宮、鷲原八幡宮、平塚八幡宮、宮崎神宮、宮城縣護國神社等眾多神社執行流鏑馬、大的式、百々手式、草鹿式等演武。除日本國內外,亦在紐西蘭、法國、墨西哥等國進行流鏑馬演武。在商業主義日盛下,扶正小笠原流禮法,在維護傳統的原則下導入科學驗證,使得小笠原流禮法更為普及。現宗家為31代小笠原清忠。

武田流(Takeda-ryu)(細川流)
 流祖:細川幽齋(藤孝。1534-1610。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大名)。自吉田雪荷取得印可,並由若狹武田氏當主武田信豐授與弓馬故實傳承。主要的著名活動團體有武田流騎射流鏑馬(武田流騎射流鏑馬保存會。熊本市)、武田流弓馬道(社團法人大日本弓馬會。鎌倉市)、武田流鎌倉派(日本古式弓馬術協會。鎌倉市)。


參考文獻

  • 宇野要三郎(監修)。現代弓道講座 第1巻(総論編)。雄山閣出版。1970。
  • 小笠原 清信 等。日本武道全集〈第3巻〉弓術‧馬術 。1966。
  • 小野崎紀男(編著)。弓道人名大辞典。2003。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