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全長約160公分且中央位置捏握的西洋弓(反曲弓),和弓的標準長度為俗稱「並寸」的七尺三寸(約221公分),握把處約在弓尾算起三分之一高處。其實這說法是稍微有些不正確的。
那麼和弓的握把位置到底在哪呢?在日本弓道中,原則上身為射手都是以左手持弓、右手引弦。握把位置乍看來上下不平衡,經過長年弓師及射手們經驗的累積,其實當代和弓的握把處正好設計在弓身震動的節點上(如下圖A點),古代日本人利用此一特性來減少弓身對射手所造成的負擔。另外,也正利用這上下不均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差,使箭矢飛行距離及平飛距離與其他弓種有所差異。

更精確點來說,不在三分之一處,那和弓的握把到底在哪呢?其實上下弦的比例(也就是握把處的上下端長度比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黃金比例(golden ratio)。那問題就來了!什麼是黃金比例?常聽到,可是卻又是如此遙遠~
簡單來說,將一條有固定長度的線分割成兩部份,較長部份長度是a,較短部份長度是b,如果a : b = (a+b) : a,那麼這個比例就是黃金比例。利用這個定義,我們可以計算黃金比例的值,也就是1 : 1.618。
再說得單純點,就如下圖「鸚鵡螺殼的切面成黃金螺旋」(嚴格來說稱「對數螺旋 / logarithmic spirals」)。鸚鵡螺(Chambered Nautilus)殼的生長方式,使牠可以一直保持以同一形狀,其秘密是殼內的螺旋形。我們可以利用一個1 : 1.618的長方形畫出鸚鵡螺殼的切面:在長方形內畫一條線,間出一個正方形空間,你會發現另外一邊是一個較小的1 : 1.618的長方形((1.618 – 1) : 1)。如此重複間出正方形,再在正方形內畫出弧線,就可連成一個名為「黃金螺旋」的形狀。

雖然很多讀者早就瞭解其意,且就讓Kyo桑重新解釋何謂「黃金比例」。如下圖,所謂的黃金比例是指,較長的一端(y)與較短的一端(x)的比例,等同於整體長度(z)與較長的一端的比例。也就是說 x : y = y : z,代入數字後可得約 1 : 1.618。在一般名片的尺寸中亦相當常見(55 x 91mm )。

其實本篇最重要的是要分享在筑波大學松尾牧則教授「弓道 その歴史と技法」中的一篇關於合成弓當中上下弦與全長的比例表,供各位參考。
弓銘 | 並/伸 | 弓(弦)全長 | 上弦長 | 下弦長 | 下弦:上弦 | 上弦:全長 |
直心II 碳纖維 | 並 | 209 | 130.5 | 78.5 | 1:1.662 | 1:1.662 |
直心II 碳纖維 | 並 | 209 | 130 | 79 | 1:1.646 | 1:1.608 |
直心 | 並 | 207.5 | 129 | 78.5 | 1:1.643 | 1:1.609 |
葵 | 並 | 208.5 | 129.5 | 79 | 1:1.639 | 1:1.610 |
清雅 | 並 | 209 | 129.6 | 79.4 | 1:1.632 | 1:1.613 |
直心II 碳纖維 | 並 | 209.5 | 129.5 | 80 | 1:1.619 | 1:1.614 |
直心II | 並 | 208 | 128.5 | 79.5 | 1:1.616 | 1:1.619 |
凜 | 伸 | 216 | 133 | 83 | 1:1.602 | 1:1.624 |
直心II 碳纖維 | 伸 | 215 | 132 | 83 | 1:1.590 | 1:1.629 |
直心II | 伸 | 215 | 132 | 83 | 1:1.590 | 1:1.629 |
直心II 碳纖維 | 伸 | 216 | 132.5 | 83.5 | 1:1.587 | 1:1.630 |
肥後蘇山 | 伸 | 215 | 131.5 | 83.5 | 1:1.575 | 1:1.635 |
參考文獻:
松尾牧則(2013)『弓道 その歴史と技法』日本武道館。Pp. 71。
ISBN-13: 978-4583105925
分類:弓具 - 弓
請問文中所述, 上下弦的比例為黃金比例
是因為弓師的選擇(先決定握把位於黃金比例的位置, 在調整弓型讓震動節點位於握把)
還是因為震動節點在黃金比例的位置, 才將握把設計在那裡?
版主回覆:(07/31/2016 06:58:55 AM)
由於沒有如同現代的科學精密儀器,弓師與射手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累積與研究下,最終將握把處設計在弓身震動的節點上(如上圖A點),也就是說因為震動節點在黃金比例的位置,才將握把設計在那裡。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