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

#円相

大家好,我是Kyo桑。

今天想和各位聊聊「円相(Ensō)」。

相當多的射手認為「円相」只會產生在「弓構え」中,本篇Kyo桑想來跟各位探討「円相」對於弓道整體的意義。人說萬事起頭難,今天我們來直接聊點更實際上的話題:如何在一開始成就円相?如何更簡單地感受、體感円相?或許我們可試試以下各程序:

 1)「執り弓」時,胸口放鬆,肩膀輕輕外旋(向背後翻旋),雙肘輕張。

 2)體感上,由「胴造り」至「取懸け」時,雙肘微張,保持身體、手臂等外張感,強調以「肩胛骨下角」將手臂捧出,將弓、弦、箭矢推向上、向外(此時背部呈現圓弧狀,更要小心肩膀別高聳。但若肩膀聳起,表示肩膀未能向外延展)(試著忘記雙”手”存在)

 3)若以上述方式順利達至「打起し」頂端,必定會有種想要舉高也"卡"在肩膀處的感覺。(切記:勿聳肩!)而這狀態在其他業界稱為:zero position

 4)(大三左側)深深緩緩吸氣的同時,順序地攤開左肩、左肘、左腕,並使虎口能直直對著標靶。此時左側胸小肌會有很明顯的延展,胸大肌會軟綿綿的。(沒特別提到右手腕等部位的原因是為了讓射手能根根本本遺忘此處,以達"放鬆"的原則)(人類只要將注意力放在一處,會很直接地"遺忘"其他部位)

 5)(大三右側)深深緩緩吸氣的同時,胸骨(中筋)往肩膀、肩膀往右肘沿線延展。此時右側胸小肌同樣會有很明顯的延展、有彈性,而胸大肌會軟綿綿的。

 6)「会」時,延續著引分け的體感,將心思(意念)放在身體中軸及遙遠彼方。(概念上,我們身為射手並不是瞄準著標靶,而是更遠更遠的一方。而靶紙只是擋在這路徑上的一張紙罷了)

 7)接著只需保持「会」的狀態等待著「離れ」到來


在日置流竹林派的「四巻の書」開頭就直接提到「大円の覚り」。

竹林派始祖 竹林坊,自號大日師,指這世界以大日如來為中心信仰,射法以 薩摩紋為基底,無邊無際的「十文字」作為其中心思想,來宣達其理念。竹林派射法中除重視以円相為基礎的「猿臂の射」這項手肘使用技巧外,更是重視均等運行之道,而這在竹林派內稱為「汰流し(ゆりながし;Yurinagashi)」。像是「水は方円の器に従う」般,將水倒入無論何種形狀的器皿,水都會流向各角落以致均等。也就是說,在「弓構え」時完成的 「円相」,即使到了「打起し」或「大三」甚至「会」也須保持著「円相」一概念(說到這為止應該連Kyo桑自己也聽不懂,但一開始還真的是被這麼教出來的。也就是說,如孩童輕柔地懷抱皮球般(不急不緩、不力不弛)地維持著「円相」,就算說是弓道射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不為過。

尾州竹林流有著「取懸け、手の内を整える時、両腕は円相で弓懐を構成するように」這句教旨存在,此也同時在「弓構え」時雙肘應保持如同"捧"物般地的狀態(並非"抱著"。日文中的「抱く」有著各種解釋,故即使是日本人也容易被誤解)。另外,在「引分け」中更有著「打ち渡す烏兎の梯橋直なれど 引き渡すには反り橋ぞよき」此一教歌存在,雖然許多人會不小心忽略,但在「引分け」時雙臂如同半圓形(反り橋)軌跡引開弓弦,也正是「円相」詮釋之一!

範士十段故魚住文衛先生曾針對「円相」有著以下的詮釋:

「円相は貌かたちだけの事ではない。心の円相、目づかいの円相、力の円相、速度の円相、息合いの円相、射技射形全体の円相がある」
円相並非只是外型上的呈現。尚有著心之円相、眼之円相、力之円相、速度之円相、呼吸之円相、射技射形全體之円相存在。)

所謂「心の円相」是指,彷如大日如來般的佛心、彷如寒夜霜音之心境、無念無想之心境。

所謂「目づかいの円相」是指,心、眼本同一體,進退起居以思無邪之心境佈及全場,目視標靶無瞬刻偏移,以「雪の目付」「一分三界の目付」等心技體結合使之精神統一。

所謂「力の円相」是指,打起し至離れ中筋力使用上所呈現的「円相」,雖與單純的型態上的「円相」密切關聯。理想上,射手的筋肉以相對應於弓弦所帶來的抵抗力施以上下左右均衡之力,使得身體縱、橫線保持至「会」,不急不緩至彀時「離れ」。

所謂「速度の円相」是指,由於筋力與速度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從「打起し」至「引分け」得須以適切的速度運行之。具體而言,至「弓構え」約5-6秒;至「打起し」約5-6秒;「引分け」約6秒;「会」則約5-6秒程度至「離れ」。若為遠的射法,則可多少加快此節奏。(這是依各書籍中與”節奏”、”呼吸”相關之文章所會結成的結果)(而演藝中的「弓道」,也正由"節奏(間合)"所譜成)

而所謂「息合いの円相」與「速度の円相」相關,非只有生理學上的呼吸,因隨心氣所動伴隨生理性呼吸,細如流水般地一呼一吸為其首要。

最後,所謂「射技射形全体の円相」是指無論表象或裏像結合上述各円相法,使之整體調和,形如流水般地運行。

「射」之修業學習,在於努力落實以下要點:端正姿勢、靜定心神、凝聚視線、調勻呼吸,放鬆不使力,如流水般不間斷,有節奏地達到()()心之調和。而所謂的調和,除了弓與弦、弓與矢、弓具與射手外,弓力與射手能力、弓身粗細與手指長度、弓力與箭矢重量等皆是環環相扣。範士十段故魚住文衛先生亦曾經提過:「射手的基本極限約為體重的1/3,而身為(自認)優秀的射手須以此為目標持續針對自己的技量保持努力」。

Kyo桑與各位弓道士共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