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yo桑。
Kyo桑不免俗地還是要說日文裡有句慣用語:「かけがえのない(無可取代的)」,其實正是「弽(yugake; kake)」此名稱的由來。意指「弽」是身為弓道修行者所無可取代的道具。長時間地與「弽」對話,「弽」也會因使用者的性格、喜好略有變化。只要平日能善加保養,並且善加使用,便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弽」。
那好啦!重要的是身為初學者、中級者的我們如何去挑選一個合適於自己的「弽」呢?
挑選第一只弽時,由於經驗尚且不足,以及地域性的不便,所以繪下手形後傳送至弓具店也無可奈何。但特別是第二只弽,請各位還是儘量”親自”前往弓具店挑選屬於自己的弽,此時練習有兩三年以上的各位,想必已呈現出自己的習慣,在挑選弽上更會有屬於自己的喜好。再者就是,雖然現弓具店擺放的弽都是以公版來製作,但事實上畢竟材質屬天然,所以這難免會有的誤差,還是趁著訪日旅遊之際,親自前往各地弓具店較好👍
在購買弓道手套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需要畫下手型,然後按照自己的手型定制手套,另一種則是購買既成的手套。
但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穿戴合適。有些人畫好手型並且訂製了合適手套後,由於自己的使用不當就說這個手套很差勁等,這除了顯示出對於弓道知識上的欠缺外,更丟臉地將自己那搬不上檯面的射術差異怪罪給弽師。
控革的堅硬度柔軟度、帽子朝向(上下左右)、長度、帽子寬度、深度、厚度、弦溝的方向、朝向、深度、小紐長度、捻革厚度等等,手套上這些製作的細節,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射形有清晰認知和理解的人是無法瞭解其作用及意義。
雖然有時候也會有人需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適應自己新的手套。新的手套要和自己的射術相合,達到如臂指使的程度確實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但是如果若是訂製和自己手型相符的新弽,即使剛開始比較硬,但也應該能立刻開始使用的。當然,更可以和製作手套的師傅仔細交流,弽師會根據你想要拉什麼樣的弓的期望給你製作合適的手套。
以下方式(順序)是依照Kyo桑的認知所寫下的弓具店內挑選方式,供各位參考。
0)務必攜帶自己的「下がけ(內襯)」前往!;
1)向店員打聲招呼表明來意後,並告知弽購買預算及其他所需(如顏色);
2)待店員拿出手套後,首先套上內襯,再將右手指緊實套入弽中;
3)確認右手虎口是否與皮革(腹革、捻革)緊密貼合;
4)確認拇指尖是否”稍稍”頂觸到手套,以及無法過度自由在帽子內活動;
5)確認中指、食指是否留有太多空隙;
6)確認皮繩環扣位置是否太高?若高過手腕至掌跟,寧可放棄。
7)以上都ok的話,可下手!👍

此外需要在此強調幾點:
- 拇指與手腕
拇指的大小與手腕的位置確認,在挑選弽的環節中,可以說是最為重要。太寬容議會暴射、緊捏,太窄又會造成自由度降低,無法順利產生離れ。手腕的位置取決於「乳」及「小紐」的位置,最佳的位置為手掌掌跟與手腕間的凹陷處。 - 拇指的方向
此外我們務必要留意的是弽疊放時,拇指的方向是否朝向中指方向。雖然這說法並沒有定論,這一關鍵處真的是會大大影響我們的離れ。 - 無名指、中指與食指長度、寬度
在使用的過程中,皮革會稍微延展,所以就理想的弽指長度來說,請選用上述各指第三關節(MP關節)長度剛剛好或較長一些些。 - 弦枕(點擊 這裏 有延伸閱讀喔!)
弦枕會根據製作者想法、射手習慣、帽子的方向、流派等會有所不同,但一般Kyo桑還是會推薦深度在 3mm以下。再者也可以確認下弦枕的最高點是否在帽子的中線上,如果只是差一點點的話,都是可以用烙鐵棒等道具,請店家搞定。(此處可以不需要太神經質)

對於手套的保養要非常注意,手套和其他的弓道具一樣都比較怕潮,尤其是還是皮革製成的,在保養方面更需要慎重的對待。在練習結束之後,要整理下手套的形態,並且用毛巾布小心的包好。
此外,皮革如果過於乾燥的話,又會容易開裂,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初學者在使用和購買弓道具包括手套,都一定要和指導者交流,瞭解其使用的方法和保養方法後,再慎重的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