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yo桑。
射法中,特別是在「会」時相當重視「五重十文字」中有提到右手拇指與弦呈現90度,也就是說「弽」中的「弦枕」會與「弦」呈現直角。其實從古至今,依照射型所需、使用所需而存在著各種不同角度、方向的「弦枕」,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行射時唯一與「弦」接觸的「弦枕(tsuru-makura)」,以便往後選購「弽」時也能針對道具多了解自己的所需。

【一文字】
這是最常見的「弦枕」類型,也是真正能使「弦」與「弦枕」呈現90度的形態,多用於「斜面打起し」。「正面打起し」時或許容易產生暴射。

【三日月】
屬「一文字」的衍生版本。特別用在三指「弽」時,能方便產生「捻り」。
註:「捻り(hineri;Codman’s paradox)」:藉由手肘上翻,使右手拇指跟帶給「弦」的外旋力。

【小筋交】
常見於部份的三指弽及四指弽中,方便於產生「捻り」效果。

【大筋交】
古代乃為堂射中所使用之類型。較上述的「小筋交」更為傾斜。

【朝嵐】
「一文字」型往前約0.8cm左右。較一般「弦枕」更加便於「離れ」,常見於竹林派弽中。而「弦枕」的位置其實位於右手拇指第二關節處之下。如下圖。
竹林派當中有著一首流傳至今的教歌:
朝嵐 身にはしむなり 松風の目には見えねど 音は冷しき
意指:「離れ」要如同早朝的山嵐般地迅速,亦或是如同松樹林中微風徐吹般地輕柔。
「朝嵐」型並沒有跟上述的教歌有直接關聯,但或許是因為「弦枕」位置上的緣故,在「離れ」時較能使「弽」拇指根處產生槓桿作用,使其呈現出更為迅速的「離れ」。

【折り目掛け】
有別於一般的「堅帽子弽」,此類型常見於「和帽子弽」。位置大約在右手拇指第二關節上。

【小妻弽】
現已完全沒有被使用的「小妻弽」,古代是用於戰場上,方便步兵快速行射用的類型。其後,騎馬時為使箭矢不掉落,而發展出較接近拇指根處的「一文字」型。

各位也可以參考以下的衍生圖,或許會比較容易一目瞭然。

弓道是個宅到翻的世界,藉由對於技、體、心的理解,弓是越引越開,道是越走越深。
分類:弓具 - 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