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道史

本多流的誕生、確立及其特徵 – 本多流生弓會赤門支部 多々良茂

有別於其他Kyo桑部落格中的文章,本篇因行文內容需要,將所有專有名詞以中文漢字代替,如「手の内」為「手之內」、「打起し」為「打起」等,並省略人名敬稱,還請諒解。此外,本篇文章的轉載及內文摘錄等已取得著者同意,還請有興趣的朋友務必仔細閱讀。

思考:本篇主要以歷史文獻研究的方式來探討本多流的創立之初。主要還是想給各位讀者一個認知:為何在全體都是斜面操法的時空背景下,本多利實為何又選擇提倡「正面打起し」呢?而為什麼現今弓道界又幾乎多為「正面打起し」呢?

目錄

序章 何謂竹林派
Ⅰ章 江戶竹林的系譜
Ⅱ章 本多流的出現
Ⅲ章 本多流的確立
Ⅳ章 本多流手之內的系譜
Ⅴ章 流祖重視的傳書


《序章》何謂竹林派

竹林派(Chikurin-ha)是竹林坊如成所創立的流派。作為流派根基的《本書》,據說是竹林派二代石堂竹林貞次針對竹林坊如成總結的《日置流一遍射》進行整理而成。

普遍認為明治四十一年(1908)東京大學弓術部發行的《日置流竹林派弓術書》中《本書》是屬於紀州竹林派,因為在文中引用的古文「經武曰」,其中的「經武」指的是曾在三十三間堂 通矢中表現活躍的紀州藩吉見台右衛門(法號:順正),因其曾將弓術的精髓總結成射法訓,並張貼於公營道場而在現在被眾人所知曉。

《尾張國竹林流繁盛記 ②》富田常正 著

竹林流覺書中曾提及尾張藩士荒川良清於享保十八年(1733)為尋訪竹林坊出生地,前往於近江(Ohmi)國石堂村北村某鄉紳武士家中。家中雖不清貧,但家產由長子全數繼承,作為末子只能去比叡山出家,法號竹林坊。

學成歸來後又在石堂村石堂寺做了住持。碩大的寺內集聚了許多各地的射手,並設置了射場練習。竹林坊也在嘗試了各流派後,被日置流弓術吸引,其後便跟隨著弓削氏(弓削甚左衛門範次)學習,因天賦異稟且過人努力而得其奧義。

其兄長北村由於英年早逝,竹林坊不得不二度還俗繼承兄長家業,其後又為了弓術修行而雲遊各國,更曾在尾州清須住過一段時間。當中有一名叫安部勧兵衛的人有志於弓術,最終成了他的弟子。竹林坊亦曾向尾州國藩主進言,提出讓自己的次子(石堂林左衛門貞次)以弓術指導身份任職於藩。其後藩主納此建議,使其次子貞次赴職,並享有250石俸祿。

林左衛門得其父真傳,弓術精湛,不辱其名。後來據說竹林坊回到比叡山,另有一說法其病逝於去伏見山的路上等,至今尚未判明其所終之處。

吉田氏在雪野山(龍王山)山麓附近設立宅邸,而這也只距離竹林坊如成居所須惠2-3km

雪野山(龍王山)(點擊圖片可鏈接至google地圖)
天文十二年(1551)竹林坊如成抱著遠大理想,將一生所學精要匯集成書,收藏於三島神社,或就是現今的左右神社(京都)

竹林坊如成在慶長七、八年間(1602-1603)曾在居於清須(愛知縣西北部)的松平忠吉之處為任職。其弟子有:

   貞次
   淺岡平兵衛(堂射起源者)
   安部勘兵衛
   野村喜右衛門
   上野小左衛門
   平岩彌五郎

石堂竹林貞次,尾張藩的弓矢奉行(250石),其中亦培養了眾多弓術人材,有著極高聲望。其弟子有:

   林左衛門
   瓦林成直
   岡部藤左衛門
   長屋六左衛門
   杉山三左衛門


竹林派「七道五味」形象圖

參考文獻
 1. 武藝小傳(錦谷雪編)
 2. 日本の古武術(石岡久夫他)
 3. 尾張国竹林流繁盛記(冨田常正)
 4. 尾張藩弓術竹林教典(大伴英邦)
 5. 伊賀・大和の両日置より本多流が生まれるまで(手嶋敏子)
 6. 紫陽斎射学論集(森岡正陽)
 7. 射学研究の軌跡(森岡正陽)
 8. 弓道講座(雄山閣)
 9. 現代弓道講座(雄山閣)


《Ⅰ章》江戶竹林派的系譜

江戶竹林系譜(節錄自田川博雅「旗本としての江戸竹林派歴代宗家(繹志五十一號)」)

渡辺寛(Watanabe Kan)
尾州竹林派射手,浪人。江戶時代與被稱為「第一強弓射手」的喜連川茂氏(喜連川藩主)有近交,喜連川藩校的弓術是尾州竹林派。

內藤正傅(Naito Masasuke)
寶暦四年(1707)~明和元年(1764),享一百五十俵俸祿,享保十六年(1731)為「小十人(職稱)」之一,著有《射法輯要》。

澤實房(Sawa Sanenobu)
享保十年(1725)~寬政九年(1797),享一百五十俵俸祿,寶暦七年(1757)為西城「小十人」之一,天明四年(1784)成為小十人組頭。

向阪勝長(Sakisaka Katsumasu)
寬保二年(1724)~?。享一百五十俵俸祿,明和七年(1770)為西城小十人之一,寬政七年(1795)轉移至其他藩地。

伊藤實乾(Ito Sanekata)
俸祿五百俵,其父實英也是弓界名人。其家姐是本多利堯之妻。

津金胤保(Tsugane Tanekata)
寬政元年(1798)~安政二年(1855)俸祿九百五十石。嘉永四年(1851)西丸徒頭(幕府官職)。嘉永六年(1853)本丸徒頭,俸祿一千石。

本多利重(Honda Toshishige)
?~明治十八年(1885)俸祿三百俵。安政三年(1856)西丸切手門番之頭(阪下門內側的里門警備職,俸祿七百俵)。

根據上文,可得之本多家身為弓矢一家的血統:
 伊藤實英 – 伊藤實乾 – 本多利重 – 本多利實 – 本多利時 – 本多利生 – 本多利永(現宗家)


《Ⅱ章》本多流的出現

◇「正面打起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流祖留下來的傳書註解以及著作中曾寫到,受江戶的小笠原流弓馬術正面「弓構え」的影響,結果至今仍時不時被誤解為正面「打起し」原先就存在於世。

弓學講義 明治三十三年

關於「打起し」。這裡所說的「打起し」,既有像現代這樣保持「弓構え」的位置直接「打起し」,也有在「弓構え」後稍微向前推弓然後再「打起し」的。不過若「打起し」位置有所變化,隨後的動作位置也會有所不同。傳書里某些部分寫到在打起之前就已經把手之內做好,然後才「打起し」。(省略)與之相反的是在前方做「弓構え」的人也在前方「打起し」,然後向後做大三,也就是「押大目引三分一」,在被稱為「中力」的位置才把手之內做好。這種方式在到達「中力」的位置才做「打起し」。(省略)「引取」指的是打起之後引取。在打起的時候「押大目引三分一」,也就是「中力」,應該算是「引取」的一部分,雖說算作「打起」也可以,但仔細思考的話還是應該算作「引取」。

弓道大意 明治三十五年

時至德川時代,因為小笠原家以騎射為主,所以自然就把騎射的弓構運用到步射之中,這與其他藩士都不太一樣。兩種方式各有所長,最明顯的不同點是小笠原流將弓置於身體正前方,手之內隨著打起和引分逐漸到位,而日置流的話是在弓構時就已經把掌心握好然後才做的打起。無論哪種方法對於熟練掌握的人都很方便,也各有得失。

◇假設:在江戶時代的江戶,有的流派是在身體前方(左側)做弓構,並直接打起至大三位置。

《弓學講義》的文章中提到「因著打起位置的變化,其後隨著這位置的變化,所推開的拉距也會有所不同」。這裡所說的“位置”可被解釋為做弓構時,弓所處的位置。強調了在斜前方弓構與在身體正面弓構,以及手之內方法上的差異。內文「此このときには中力までのところを打起」這段文字更可以理解為到達大三前,是在身體正面做弓構然後打起,也就是正面弓構之後斜著打起。

◇假設:正面打起於明治三十至四十年間考案?

從七道中的圖解可得知,當時的「打起」並非正面。

新春清談《向宇野哲人博士請教射法》——《弓道》昭和四十年一月二月號

「本多利實老師是在我成為學生之後才加入的,也同時身為老師勤務於一高。本多老師是位身材瘦小的老師,剛開始時的打起姿勢如同我所學的日置流一般,後來的本多流就成了如同現今般華麗的方式打起,只不過看起來還是有斜面打起的感覺。到頭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正面打起的,我有點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大概應該是我大學畢業之後,進入研究所,之後成為高等師範等這期間吧。入大學是明治三十年(1897),明治三十三年(1900)畢業。那時候老師應該是在明治三十三、四年左右的四、五年間內變成那樣的射法吧。」

「在一高呢,尚有浦上直置先生和約莫十八、九歲的浦上榮先生(養子),當時能時常在一高的弓道會中見面。那時的浦上老先生自然是非常厲害了,年輕的浦上榮先生也是位相當的好手。而竹林流中的關口源太先生,那時可說是相當的名手,有幸能經常拜見,而老師與我父親宇野丈九郎關係甚為密切。」

宇野哲人博士
肥後道雪派十三代 宇野丈九郎(1834-1921)
竹林派的「大三」(相對較低)

利實先生與阪本茂範士(肥後道雪派十四代)——《弓道》昭和三十年7月號

金子清則在關於恩師阪本茂範士的回憶錄寫到,昭和七、八年左右,本多利時到熊本之時,阪本範士關於本多流有如下敘述:「・・・我和利實先生的關係非常密切。往年和利實先生在京都會面時,曾探討關於各類打起細節,當問到是不是需要有些變化時,利實先生說道“思考此法行射是不是能對年輕人的骨骼有關連,近期也想嘗試看看”。本多先生還真有研究精神呢!」

流祖將正面打起訂立為新式射法
 1. 正面打起的優點:有利於肘部發力(肘力、中力),引開時的軌道也加平順。
 2. 在初學階段即可引開至射手應有的拉距。
 3. 若欲做到如流祖般的形態,最重要的還是要能以相同的軌跡將弓引開。也就是說肘力(中力)的技巧是相當重要。


《Ⅲ章》本多流的確立

◇由次世代完成的「中力(大三)」

由本多利實直傳弟子們完成現代的大三構成

上圖右側為弓道教本第一卷五人先生照之一 高木棐
中力(大三)是到了下個世代流祖直傳弟子採用了更高的大三位置後才得以完善。

《Ⅳ章》本多流手之內的系譜

竹林派的手之內可以分為五種

  • 鵜首
  • 鸞中(卵中)
  • 三毒
  • 骨法
  • 呼立

鵜首(U-no-kubi)

  • 輕浮的手之內
  • 上筋推出的手之內

《弓道講義》中關於「鵜首」的描述:
・左手拇指的型態。如鵜鵠般將頭低下吞魚進食。
・若拇指反向朝上,手之內效果變弱。

鸞中(Ranchu)

輕盈的「手の內」,像是手裡握雛鳥般。《本書》

所謂的鸞是神話中的鳥類,外型與雞很相似,赤色羽毛混有五色,且其鳴叫聲如和韻於五音。所以說,與「卵」的形象或是不太一樣?

三毒(Sandoku)

  貪欲(Donyoku) 放縱慾望、執著、貪念者
   竹林派(四巻の書):小指
   本多流(弓道講義):拇指

  瞋恚(Shin’i) 怒恨忤逆己心者
   竹林派(四巻の書):拇指
   本多流(弓道講義):無名指

  愚痴(Guchi) 心性愚昧、心迷意亂者
   竹林派(四巻の書):無名指
   本多流(弓道講義):小指

《本書》中提到「三毒指小指與無名指的兩指根互相擠壓,並與拇指根相互接近的手之內」。

尾州竹林派的富田常正範士在解說四卷之書時曾提到「貪欲,指的是無止境地慾望,如小指無節制地握緊」;「嗔怒,指的是對不順心的人或事抱有憤怒之心,如中指及無名指過度地握緊」;「愚痴,指的是反復做那些毫無意義的事,如拇指執意地強行向前推」。

雖說與本多流有所不同,但是也藉此可得知竹林派的見解。

在《弓道講義》中流祖曾經提到「拇指對於手之內來說是相當重要。也就是說,就善者而言,過度的善也會是貪欲,因此也是有害的」。此外,「拇指根與中指貼住弓身的各角,而食指純粹地向前延伸即可。所謂的“手之內”是靠著一根中指便能完成」。

骨法

《本書》中寫道「骨法陸指的是像大地般(水平?)為首要的手之內。篇末註解中寫道,骨法的手之內是指,將手指輕盈地重疊,並將小指和食指緊緊靠住中指和無名指的話,弓正好能夠和彎曲的小指貼合。這樣就是骨法陸。可以說這是手之內的精粹。輕輕地左手之內就可以看到陸地。因為像陸地一樣所以將其命名為骨法。另外也可以說是能夠衍生出其他各種技法。」

呼立

如同幼兒站起來的時候,扶住物品支撐的姿勢?鏈結
雖然是個難以理解的手之內形式,但真的就是所謂的「熟練境界」?

本多流的手之內

流祖

二世宗家 利時

本多流手之內 ——《弓道》村尾 著

高木棐

高木先生著《本多流》中,關於推弓手食指和拇指的關係有如下論述:相生相克。食指既不使勁伸直,也不僵硬地彎曲,而是要自然地曲伸,指尖稍微上抬。如此一來,拇指根部肌肉會自然緊繃,食指根部的掌骨處更能稍微離開弓伸,有助角見效能。


《Ⅴ章》 流祖重視的傳書

本多流傳書系譜(從米田系至真鍋系,以至於流祖)

竹林派中,除了有尾州竹林、紀州竹林兩大主要流派外,尚有江戶竹林派等流傳至各地的分支,而各自的體系中關於傳書的詮釋多少有些不同。

竹林派是由竹林坊如成所創立的流派。作為其理論根基的《本書》,據說是在竹林派二代的石堂竹林貞次時期,配合其著作《日置流一遍射》整理編纂而成。

明治41年由東大弓術部發行的《日置流竹林派弓術書》中《本書》普遍認為來自於紀州竹林系。特別是因為文中記載「経武曰」這般內容。當然,所謂的經武是指,曾活躍於三十三間堂通矢中的紀州藩吉見台右衛門順正。因將射法精髓總結為射法訓,且因張貼在公營弓道場內而被眾人所知曉。

《本書》第一卷《七道 打起》中寫到「曾向經武請教引取和打起這兩條。答曰:根據射型不同有先引取後打起也有先打起後引取。在本書中採用先打起後引取的說法,不同書籍有不同的說法是不行的」、「對經武的回答說道,我也認為有些書把前後順序搞錯了」。流祖的註解中曾提及「這打起引取先後順序的論點非常有趣,吉見台衛門經武是紀州竹林派的始祖。也就是說既然是竹林派,無論是尾州或紀州,都是依照"指矢前“為前提來思考,所以不該有打起與引取順序上的說法才是,而本來也就是這順序在行射。故而指導時也必須要以這方式行之」。

在第四卷中有提及「即使說“四部の離”也是指中心如水般,充盈著五臟六腑並集中於胸,所含之色為紫也」這樣的說法。流祖在此批註到「這"四部の離"是相當難以言語去描述出來,但上述的詮釋方式可謂極致完美。此外,貞次師範的和歌中曾提及此法又如行水時有護衛之心的鸚鵡般。盛永(米田小八郎盛永)至年老時曾聽真鍋彥五郎說起」,這裡又出現了紀州竹林派的名稱。

《日置流竹林派弓術書》的卷末中,記載了竹林派傳承系譜。從日置彌左衛門範次為始,從竹林派始祖竹林坊如成到本多利實也包含在其中。

這竹林派傳承系譜是簡化的版本,本多利實名旁編寫上江戶竹林派也是為了方便於理解。此外,《日本の古武術》中也記載了竹林派的系譜,如下圖。與東大版弓術書的內容稍有所不同。

東大版弓術書的《本書》估計是由向經武請教的弟子所撰寫。現階段最可能的是由米田小八郎盛永的傳書。米田小八郎據說是屬於大和系。流祖在四部的離中有註解「盛永氏晚年曾對真鍋彥五郎說道…」由此可知是米田系流傳下來的。

根據流祖的講演編纂而成的《回顧》曾刊載於《射道》十三、十四(大正五年)號上,提及了關於差矢的修煉。三十四、五歲(明治二、三年)時,曾經向真鍋彥五郎學習差矢,並提到彥五郎是真鍋辰五郎的三代孫。從與真鍋彥五郎的交流中可得知,從而入手了前述的“四部の離”內容,以及關於該系統的《本書》等。

東大弓術部畢業生中,以研究弓書著名的森岡正陽所收藏的書籍中,有真鍋彥五郎所傳的《四卷之書註解》的複製本。

拜讀了這本書後,便可理解其為東大版弓術書的《本書》原典。但在這份複製本的最後署名為真鍋彥太郎。東大版弓術書中的竹林派系譜裡所刊載的真鍋裕之(彥太郎),而本多利實也應當不曾師事於彼。或許,《射道》中所刊載《回顧》裡,可能錯把"真鍋彥太郎"寫為"彥五郎"也說不定。彥太郎是真鍋祐雄(辰右衛門)之孫,所以或許應是"辰右衛門"而非"辰五郎"。

入江康平所著的《堂射》中有關於三十三間堂通矢(堂射)的記錄。米田新八郎知益在寶永元年(1704)五月三日完成了2907箭,五月二十六日完成了6425箭。後來又在寶永三年(1706)四月份完成2321箭,五月份4282箭,於寶永四年(1707)四月份又完成了6233箭。可說是相當厲害的射手。

深山彌五右衛門曾在寶曆二年(1752)、四年(1754)、明和七年(1770)、安永四年(1775)作為通矢的指導者。真鍋彥五郎也在明和七年(1770)擔任過指導者。米田新八郎正長的名字曾在天明五年(1785)出現在指導者名簿記錄中。由此可見,或可說米田系是竹林派差矢(指矢)的正統?

由於流祖是以渡邊寛為始祖的江戶竹林派繼承者,東大版弓術書自然地將內藤正傅所著的《射法輯要》,以及江戶竹林派所傳之《射知要法》、《射學短話》等收藏入庫。另外庫內收錄的《尾州竹林派中學集》也可能是繼渡邊寛之後所著的傳書。瓦林成直所著《自他射學師弟問答》與《目安》雖然也編入庫內,但尚無法確認否來自於江戶竹林派所傳。而《本書》則很明確是來自於真鍋彥五郎也就是紀州竹林系統。


著者:本多流生弓會中央研修會赤門支部  多々良 茂
翻譯:吳翰明
校閱:Kyo

譯文參考文獻
 1. 弓道講座(雄山閣)
 2. 現代弓道講座(雄山閣)
 3. 本多流弓術書(本多流生弓会)
 4. 朝嵐松風 本多利實傳(東京大學弓術部)
 5. 洗心日新 本多流の百年(東京大學弓術部)


思考again:本篇主要以歷史文獻研究的方式來探討本多流的創立之初。主要還是想給各位讀者一個認知:為何在全體都是斜面操法的時空背景下,本多利實為何又選擇提倡「正面打起し」呢?而為什麼現今弓道界又幾乎多為「正面打起し」呢?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