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yo桑。
雖然平時多以技術為主體的在寫部落格文章,本篇想分享下比較不同的內容,請別盡信,但可作為啟發。哈哈哈。
先前曾經幾位練習合氣道的朋友提過,合氣道流祖故 植芝盛平先生常以「○△□」三个形状來表現合氣道的箇中奧妙。雖然其弟子們皆有不同的見解,但利用「形」來表示「五輪思想」的概念卻都是相通的。
五輪思想(五大思想・古印度哲學思想)是指,宇宙是由「空(木)、風(金)、火、水、地(土)」五大元素所組成。而傳到了日本後,則將每種元素賦予如來、菩薩等具体形象來表現。到了平安時代後,又以石制「五輪塔」这种建筑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并最终在鎌倉時代和江戸時代時成形。但由於石製五輪塔較昂貴,所以后来也出现了木製的五輪塔,也就是所謂的「卒塔婆」,并流傳至今。
此外,若將五輪思想換置在人體身上,則是「頭頂(空)、顔(風)、胸(火)、臍(水)、膝(地)」五處,呈現出所謂的「五輪觀(五輪成身觀)」的概念。
然而其實今天所要分享的話題其實是弓道界中有名卻又不知其名的「五輪砕」。
首先,在許多書籍上都曾提到「五輪」(密宗)及「五行」(中國道教思想)的關聯性,以下根據Kyo桑個人的理解及見聞所整理。
(根據五輪塔順序排列)
五輪 形 色 方角 季節 五行
地 方形 黄 中央 土用 土
水 円形 黒 北 冬 水
火 三角 赤 南 夏 火
風 半月 白 西 秋 金
空 團形 青 東 春 木

此外,再將「射法訓」與「五輪書」相比較,
「射法訓」順 「五輪書」順
1、足踏み・胴造り(地・土):( 地 )流儀的思考模式
2、打起し・引分け( 水 ):( 水 )兵法大略
3、 会 (風・木):( 火 )兵法普及
4、 離れ ( 火 ):( 風 )兵法流儀
5、 残心 (空・金):( 空 )總論
其實寫下本篇的契機也就是各位熟悉的那句「金体白色西半月の位」。此句是表現出「離れ」後那瞬間所呈現出的「残心」,而在竹林派傳書的釋義為「東の空に明けの明星が燦然と輝きを増し始めたが、西の空には未だ半月の月が煌々と輝きを失っていないように”残心”とは雄大で崇高な余韻を残しているべき」。
各位應該有發現到吧!將「射法訓」及「五輪書」排列後,「射法訓」與五輪或是五行的順序皆有所不同。而這也是我們接下來的話題「五輪砕」。
首先,關於「五輪砕」,除了「金体白色西半月の位」,全日本弓道連盟教本中並沒有其餘追加說明。
被眾人所熟知的五輪是「地(土)、水、火、風(金)、空(木)」,五行則是「木(空)、火、土(地)、金(風)、水」,而在「射法訓」當中,照著射法順序是「足踏み(土)、引分け(水)、会(木)、離れ(火)、残身(金)」。而所謂的「五輪砕」,也就是將五輪原有的順序給打散重組後所得的稱呼。當然Kyo桑並不了解為什麼是以現在的方式排列?若有知其一二的朋友,也希望能指點幾句。
此外,古流弓術「日置流竹林派」流祖石堂竹林坊如成在年少時期曾在比叡山為僧。經過長年的真言修業及弓術的修煉,在還俗後更成為德川家康四男清洲城主松平忠吉家的弓術師範。但在授與次男貞次(石堂彌藏貞次)”免許印可”後又再次出家,爾後不知去向。還真是如同劍聖伊藤一刀齋般地飄然姿態。
也由於石堂竹林坊如成針對真言密宗的嚴謹修業,在射術論的詮釋上更有著濃厚的佛學色彩。其「四巻の書」(「初勘の巻」「歌知射の巻」「中央の巻」「父母の巻」)中,「五輪(五大)思想」加入「相剋、相生」概念後,形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組成萬物的五大輪迴概念。而弓術中的「五輪砕」更呈現出其相關關係。
竹林坊如成亦曾道:「弓術的最高目標是”弓・身・意(心)”的三者合一」,此可見其根深蒂固的佛學思想及禪學思想更是當中的精神性支柱。也就是射法訓要約提及的「弓道を通し自分自身を鍛える厳しい修行道を説き、大日如来に帰依する如く師匠を仏と考えて信頼し、射法各般にわたる理論と実技を修行し、的中の位を上げてゆくことによ「道」を覚え、弓を通し、人間としての完成への道を学ぶことである」。
分類: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