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學習弓道的意義?

沈寂多時,今天的主題如同標題般,Kyo桑想跟各位分享學習弓道的意義。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任何技藝中從”基礎“至所謂”上達“的意義。

「上達」的意義

1. 從“不會”到“會”;
2. 將“會”的事情,無意識地呈現出來;
3. 能理解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進步;
4. 能實際感受到此技藝中不同的面貌;

就”上達“而言,上述的 1 與 2自然是相當重要的,但3與4的階段則是在我們進步至一定的程度後突然地、鮮明地產生。也就是說自己的改變以及自己所呈現的”自我“會是更佳的明確。於是自己對外在的感官會稍有不同外,也對獲得外界對自己不同的評價,更對於他人的失敗經歷能寬心以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所學習到,”上達“所累積的經驗成就了”人格形成“。這與日本所謂的“根性主義”不同,是一種自我成就或稱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呈現,以及自我立場的把握。

”上達“三階段

一般來說,”上達“分成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我們可認知以一到兩萬練習時間作為個單位。當然,針對這三個階段,所需要的指導模式及所傳遞的信息就必然不同。關於為何要以一萬小時作為單位,這其實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英國神經學家Daniel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1. 興趣階段
2. 精進階段
3. 自我實踐階段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1. 興趣階段

顧名思義,我們可以認知這個階段就是“有趣”、“新鮮”、“想練習”,同時也稍微保持點“玩心”。就我的弓道經驗來說,一開始加入弓道部的第一年,無非就是覺得練習很有趣、「離れ」很爽、射箭很帥罷了。再來就是能跟學長姐們一同跟他校弓道部進行練習賽,過程很爽、很帥,且射中就是個爽。

每個人固然有各種不同想法,自然也沒有所謂的動機純或不純的問題存在。「如何讓弓道更有趣?」,此時指導者就扮演傳遞訊息的重要角色。而需注意的事應有以下兩點:

(一)不需要一直傳遞專業知識。一昧地傳遞各種知識,更只會造成練習者的無形壓力,且層層地降低其成就感。這時期更應該是讓練習者更自發地喜歡弓道,而不是阻絕練習者的好奇心。

(二)不需要評論結果。做這做那的指令也只會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對於新人練習者的成長也會只是阻礙,而指導者應是創造個讓練習者感到有趣且充滿學習慾望的場所。這階段特別是周圍人的鼓勵是相當重要,當然,這也是因材施教!

在興趣階段中指導者(讚美者)對於練習者(被讚美者)的進一步理解,可以幫助練習者對於弓道的認知,更能增加其對弓道的熱情。

2. 精進階段

這是個累積知識與技法的階段,可說是「練習中心主義」狀態。在興趣階段中產生「我想要射得更好」時,就算是已經步入精進階段。當然進入這階段總是會有原因,而這些原因無論如何都是只為達到“想進步”的目的。雖說越早進入這階段越是容易進步,但還真的是每位練習者的狀況都略有差異。此階段特別是針對基礎練習上會徹底花上相當長的時間,或許這可說是最辛苦的階段。這階段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學習如何「高品質練習」,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棒」,進而影響往後的自我實踐階段。

3. 自我實踐階段

在結束基礎階段後,接著也就進入自我實踐(呈現)的階段。也就是「守・破・離」中的「破・離」階段。有許多練習者會當這階段是因著上個階段的結束而產生,但事實上這承先啟後的另一個開始。也就是當我們練習到某個程度後,漸漸地會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的模式(為了不讓各位在階段性轉換上有所誤解,這裡所指的"另一個開始"是最少在有四萬箭以上,或是練習有5,000小時以上為基準)。在這階段一般也會被稱呼為指導者、前輩等,對練習者自身來說,基本上不需要特別專注地"被"指導,而是相互觀摩、指點為主。

針對指導,Kyo桑這裡也稍微分享一下心得。

若不能依照各個時期有適當的指導,即便是再優秀的能力,也無法開花結果。時至今日,有著更著先人前輩傳世經驗結晶。但也不是讀多一堆前輩們的書,就等於指導能力到那境界,而這也是上述三階段中最容易被誤解之處,而成為日後衝突的導火線(這可一點都不少見)。最常見的則是指導者以自己的片段經驗,針對後輩的問題進行指正,結果造成與後輩落差,漸漸地也失去彼此間的信賴關係。因此與“上達”漸行漸遠。所以身為指導者,即使在同時面對多位練習者時,針對每一位練習者也需要時時留心用詞、動作、言行等。當然,被指導的練習者也不是在那等著,那為合適的指導者就會出現。反而是在同時期會受到各種不同的指導者指導,也正因如此,指導者們更需要選擇對於練習者的用詞。


接下來的時代

所謂的「上達者」,或許有不少人認為是才能所致。但時代已經改變,經過800年以上的累進,至今是任誰都有機會「上達」,任誰都有機會對自己喜歡的技藝開花結果。

關於指導,Kyo桑有一些小小的看法,提供各位參考。(當中也包含老師給的方向)

1. 儘量避免一昧地傳遞專業技術或知識。請考慮今天就丟掉那些"想多教他/她些什麼"的想法。(最後充其量就是指導者自己自嗨而已)
2. 對於技巧上的缺失,不加以批評或指指底點,可以試著改變傳達/指導方式,以促進練習者成長。
3. 不以結論評價,以挑戰/練習過程來評價。
4. 多傾聽、觀察,而儘量使其多方思考、發想。
5. 不使練習者拘泥於一個理想型上。

會有以上的想法,主要也是期望自己(指Kyo桑)也能傾聽且理解其中的多樣性,並自省弓道對於每位練習者的價值,尊重每位練習者的不同,共同上達。

以上。何謂「上達」、何謂「上達」的價值,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同樣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且分享那所謂的"不同"。這不也跟商業場合一樣嗎?

分類:其他

Tagged as: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