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為何?
只有絕對的「無」才是禪的境界嗎?
德國哲學家Eugen Herrigel在其書中所寫下一節有關「禪」的淺顯易懂說法。
若欲成就「無」的境界,應說是回歸「無」的境界,只光是靠著想像是無法達成的。
反僕歸真地沉思「禪」,並不單指所謂的思考與幹勁。
是連情感也回歸到「無」。
寫到這裡,筆者漸漸地可以瞭解,為什麼關於「禪」的種種古人會說「無法言喻」了。
看來就連想解其一二也是望塵莫及………………囧rz
『弓與禪』的作者Eugen Herrigel,藉由弓道修行體悟「弓禪如一」。
雖說弓道裡的「離れ」必須為「自然地離れ」。
但關於「自然地離れ」的解釋亦是眾說紛紜。
唯一的共通點是:所謂的「離れ」並不是指「放出」,而是弦與弽自然地「分開」。
起初Herrigel也無法理解「離れ」的真意,好幾次皆被其師阿波研造範士所指點。
為了能讓Herrigel理解所謂的「自然地離れ」,有一晚阿波範士便將他帶至道場。
在只有兩盞蠟燭的昏暗道場裡,阿波範士展現了一手射禮。
聽到第一箭射出後所帶來的標靶聲,Herrigel便知道第一箭命中標靶。
而在阿波範士射出第二箭後,Herrigel卻只聽到一聲尖銳刺耳聲。
至「安土」前看結果時,第一箭準確地命中靶心,而第二箭則命中第一箭箭尾,並將第一箭一分為二。
阿波範士說道:
我在這間道場練習30餘年。
就算是昏暗的標靶也熟知它的位置,
你可能會認為射中第一箭是理所當然。
若只是如此,那要如何解釋第二箭呢。
其實並不是我瞄準標靶才命中吧。
你可以試著思考要如何才能在昏暗的射中第二箭。
那麼你還堅持瞄準後才能命中嗎?
唉!我們在靶前不就像是在佛陀跟前低著頭般的心情嗎?
這下就算是理性主義者Herrigel也對阿波研造範士的弓術大感驚訝,此後便勤於修行未有怨言。
雖說這只是阿波研造範士與Herrigel之間的逸事,不過在Herrigel回德國向眾人演講『日本弓術』之前,並沒有人知曉。
曾在德國人弟子「Herrigel」及弓道師範「阿波研造」前翻譯的日本人,
在讀過這段演講的速記後知道了這個事實,便到阿波研造範士之處,向他尋問此事的原由。
接著,阿波研造就笑著回答:
哈哈,真是不可思議呢!巧合的是,像這樣的事也是會發生的。
實在深奧。

(照片為筆者攝於山梨縣民宿「泉山莊」)
後記:對筆者現年29歲而言,寫下關於禪的文章還太早。
不過這也就是現在對所謂的「禪」的認知。相信過了十幾二十年後又會有著不同的體悟。
分類:生活雜記